現代創作

現代創作

‧前言

人類身體的舞動,稱之為「舞蹈」,當人們心情愉快時,便會開始唱歌,更加熱烈時,便不由自主地舞動身體起來。「舞蹈」由此而生。舞動可以用眼睛看得見,人可以在動作中感覺到身體的方向變化,舞動成為視覺的符號之一,也就是說每一個動作的表現都會有特別的意義,比如說「不」時搖手,手掌的擺動就成為動作符號;又如說「是」字時,點頭的動作,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點頭」即是答應、承諾、肯定和配合的意思。搖手和點頭都可成為舞蹈表演的題材。

人們在進步的現代社會中,到劇院裡享受美妙音樂與各色各樣的演出,每一場演出都有不一樣主題如不同的方式、不一致的開始、多樣的結束、偶爾中斷、盡情流暢、澎湃飛揚、時而輕柔、時而熱情、也許是簡易、多重色彩、傾向禪學、綜合科學、和各種藝術層次的結合。而「舞蹈創作」結合各種舞蹈及各種藝術形態如音樂、電影、戲劇、歌唱、繪畫、雕塑等,成為「舞蹈藝術」重要一個環節。

 

‧舞蹈創作

什麼是「舞蹈創作」?觀察最原始的舞蹈如非洲原始舞蹈、台灣原住民、中國各民族的傳統舞蹈和美洲印地安人舞蹈。人們祈求上蒼的吟唱和微微踏步的動作,最能表現各個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神往,像是原住民傾聽到「大地的舞動」而創作出像阿美族排成圓圈踩步及對神崇拜而躍起的律動感;非洲舞穿著裝飾羽毛的衣服,為仿鳥類快樂游移的情狀而躍跳雀躍。如此一來,連抖動和踩步都可成為舞蹈編創的主題。肢體可以由最小部分而舞動,發展全身大動作,此發展就如點、線、面的行程一樣,身體複雜的舞動於三度空間裏,呈現複雜的結構。舞蹈動作經由歷史演變後產生如歐洲芭蕾舞、西洋歌劇、中國國劇和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它們都將舞蹈動作做為一個編創的重要環節。例如中國的孔雀舞呈現孔雀翅膀舞動飛翔及其寧靜安詳的行走狀和柔和修長線條等,而西洋天鵝湖則將天鵝湖的情感「人格化」,但其中中、西展現天鵝和孔雀翅膀舞動的著手點皆相類似。

舞蹈是多元化的,「舞蹈創作」結合生活習俗、環境、周邊事物、歌聲、音樂、語言和影像,「舞蹈創作」就如「造就身體的藝術」般,可以表現身體如表現身段的漸層、相對比、律動、重復、高潮、低潮和不一樣時間和空間。

 

‧創造之重要性

「美學」(對美的觀感理論與應用,美與藝術的自律性)在人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早期原始部落人類對自然生態具有自發性「美學觀」,他們在當時用動物的血液為顏料,圖畫動物型態於山林石洞裏;又如敦煌壁畫呈現當時崇拜者對天界事物型態之想像。人類對周遭事物和對其五官的刺激產生創作本能,這個「被發現之物」表現出來可能是畫、也許是舞動或是吟唱。人類的思考應用記號、圖案、動作或音樂來展示,如此藝術作品可表現溝通作用。創作的存在始終是為了「達到中心思考的途徑能與觀者的溝通」。「創作」在藝術呈現中占重要地位。

而「舞蹈創作」將「身體」應用為主要媒體,身體就像圖畫中的顏彩,身體的舞動,就像太湖石的各種型態,可表現石頭的皺、瘦、透的質感一樣,身體動起來,可旋轉、躍動、停止、游移、下沉、上揚、漂流、機械式、延長、收縮……等等成千上萬種變化,這個「發現的技術」就要靠學習者各顯神通。

「舞蹈創作」在千變萬化組合中刺激人類表達慾望,它的作用除構成溝通外還有「心理治療」、「發洩精力」、「團體合作」等重要性。身體運用就如墨筆運用,形形色色的用法「把筆無定法」,就只需不斷練習、參考別人的作品和不斷實驗來發展創作資源:身體的快、慢、輕、重、東、西、南、北、上、下、前進、後退、滾、球形、直線、曲線、單一一點、開放、拘束等等。創作中可結合故事情節、道具、想像力開發創作的起、承、轉、合。此「人體呈現」它可引領創作者和感受者(學習者、舞動者)進入躍動活潑心緒,並能再將它與知識、經驗、生活相契合成為璀璨藝術結晶體。